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醫(yī)藥百科 » 正文

丹參的種植技術細節(jié)和要點

發(fā)布日期:2015-10-28   瀏覽次數(shù):27
核心提示:丹參別名紅根,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,具有活血化淤、調經(jīng)止痛、被動淤生新等功效,對冠心病等有良好療效。丹參易種,也要

     丹參別名紅根,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,具有活血化淤、調經(jīng)止痛、被動淤生新等功效,對冠心病等有良好療效。丹參易種,也要掌握技術,這樣收益才高。
 
    一、整地作畦 宜選土層深厚、質地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壤土種植。每畝施廄肥2000公斤作基肥,深翻30厘米以上,耙細整平表土,做成寬1.2-1.5米的高畦或平畦,并開好排水溝系。
 
    二、挖根繁殖 秋末收獲時,將生長健壯的丹參留在原地不挖,翌年3月再挖出根系分根繁殖。挖根時,選擇直徑1厘米、粗壯、色鮮紅而無腐爛的1年生側根,切成5-6厘米長的根段,按株行距20厘米X30厘米穴栽,栽后覆土面2厘米厚,稍壓實。
 
    三、中耕除草 丹參生育期內需進行3次中耕除草,第1次于5月份苗高15厘米左右進行,后兩次分別于6月份、8月份進行。
 
    四、追施肥料 可結合前兩次中耕松土施少量化肥促進生長。第3次中耕松土時,追肥量要足,一般畝施復合肥40-50公斤,以捉進根部生長。
 
    五、及時排灌 丹參系肉質根,怕田間積水,故必須經(jīng)常疏通排水溝,嚴防積水成澇。但出苗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較大,遇干旱應及時灌水
 
    六、摘除草薹 對丹參抽出的花薹應注意及時摘除,以捉進根部生長,這是丹參增產(chǎn)重要措施。
 
    七、防病治蟲 丹參參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,7-8月高溫地面積水易發(fā)生,可于發(fā)病期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防治,現(xiàn)蕾期如出現(xiàn)棉鈴蟲,可用50%棉胺磷乳沒1500倍液噴霧防治。
 
    八、采收加工
 
    種子采收加工丹參栽植后第2年開花結實,從5月下旬或6月初開始,種子陸續(xù)成熟。種子成熟的順序為自下而上,花序下部的種子先成熟,上部的種子后成熟。種子要及時采收,否則會自行散落地面。
 
    采種時,如果留種面積很小,可分期分批采收,可先將花序下部幾節(jié)果萼連同成熟的種子一起捋下,而將上部未成熟的各節(jié)留到以后再采收。
 
    如果留種面積很大,可在花序上有2/3的果萼已經(jīng)退綠變黃而未完全干枯時,將整個花序剪下,再剪掉頂端幼嫩部分,留下中下部的成熟種子,在晴天太陽下曝曬3天,脫粒,揚凈,曬干,裝袋,放在涼爽通風干燥處保存?zhèn)溆?。一定要把種子曬干貯藏,否則影響發(fā)芽率。
 
 
 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