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看過《塔斯馬尼亞惡魔》這部電影嗎?影片講述了一群膽大的雪上項目愛好者闖入塔斯馬尼亞大山,從而誘發(fā)了這片土地上古老土著的詛咒,巨大的塔斯馬尼亞惡魔向他們發(fā)動攻擊的故事。
片中這個“惡魔”的原形,其實是一種小動物——袋獾。由于這種來自塔斯馬尼亞州的動物脾氣暴躁又好打架,因而有了“塔斯馬尼亞魔鬼”這個外號。然而,一種名為“袋獾面部腫瘤(DFTD)”的疾病使袋獾群體幾乎遭遇“滅頂之災”。
DFTD是一種通過咬傷傳播的癌癥,被感染的動物在12-18個月內的死亡率達100%。神奇的是,在感染了這種癌癥的袋獾群體中發(fā)現了不到20例腫瘤自然消退的現象。這種自發(fā)性腫瘤消退在少數人類癌癥患者中也有報道,但腫瘤自行消退的具體機制是什么呢?塔斯馬尼亞惡魔的腫瘤消退能否為人類癌癥斗爭提供新的見解?
近日,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帶領的研究團隊在《遺傳學》雜志上發(fā)表了題為“Spontaneous Tumor Regression in Tasmanian Devils Associated with RASL11A Activation”的文章。他們發(fā)現,消退的腫瘤中表達了一種減緩腫瘤細胞生長的基因——Ras樣蛋白家族成員11A(RASL11A),但在非消退的腫瘤中,這種基因被沉默了。
https://doi.org/10.1534/genetics.120.303428
具體而言,研究人員起初認為DFTD自發(fā)性衰退的原因是因果突變。然而,經過消退和非消退腫瘤的比較基因組學分析后,并未在袋獾基因組中發(fā)現相關變體。但其中的一項結果引起了研究團隊的注意——消退腫瘤中RASL11A的5'非翻譯區(qū)中出現了單點突變,而RASL11A是rDNA轉錄的調節(jié)劑和公認的腫瘤抑制因子。
那么,RASL11A的表達與腫瘤消退相關嗎?研究人員對兩個消退腫瘤和兩個非消退腫瘤的轉錄組進行了測序,結果顯示,RASL11A在退化的腫瘤中表達,但在非退化的(即野生型)腫瘤中并未表達,與其在人類前列腺癌和結腸癌細胞系中的低表達一致。這表明,RASL11A的5'非翻譯區(qū)的單點突變可能導致這種腫瘤抑制因子在退化的腫瘤中表達,并最終導致腫瘤消退。
惡性面部腫瘤中腫瘤消退的遺傳分化
為進一步驗證該結果,研究人員直接測試了RASL11A的表達是否會對腫瘤細胞增殖或存活產生負面影響。結果發(fā)現,RASL11A表達明顯降低了腫瘤細胞總體的增殖頻率,這證實了RASL11A的表達在腫瘤消退中的重要作用。
RASL11A激活抑制體外腫瘤細胞增殖
像許多腫瘤表型一樣,DFTD中的腫瘤消退可能是多種基因參與的,但對單個基因突變產物的干擾就足夠阻止腫瘤的生長。最近一項關于人類癌癥的薈萃分析發(fā)現,一個突變足以影響RAS通路功能。此外,在所有人類癌癥中,約有30%出現了RAS等位基因突變。因此,RASL11A激活作為抑制腫瘤的天然機制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潛在靶點。